装在手机里的养猪场
2024-08-03 开运app下载
80多个摄像头,只需一部手机、一块智能大屏,就能对培育、繁衍、养殖过程全方位监测。在宣城市古泉镇一处占地1000余亩的养殖基地,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、存栏猪1.1万头,却只有不到20名的饲养工。从猪吃的饲料到排出的粪污,几乎全部自动化处理,基地生产实现了环保的种养循环。“在这里养猪干干净净,没有熏人的臭味,也不需要做‘铲屎官’。”安徽鸿远牧业的基地生产负责人冯祖珍说。
“今天需要600公斤的玉米,只要在设备上设置好数据,自动升降机就会将玉米从散粮仓运输到加工车间,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工成猪饲料,通过传送带运到饲料塔,再通过管道将加工好的饲料运送到次料塔。”在鸿远牧业的养殖基地,冯祖珍只需要操纵设备,设置好每个猪舍喂养的饲料量,限定量的饲料就会从次料塔自动输送到每个猪舍。这一顿的喂养也就完成了。
作为基地的生产负责人,冯祖珍的手机连接着数字化管理平台,只要猪舍温度一高,她的手机便会收到预警信息。冯祖珍通过手机远程操作,便可以将猪舍内的风机打开,猪舍温度很快就恢复到正常数值。“温控、风机、湿帘,这些设备全都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操作。”冯祖珍说。
在这个生产基地,养猪变得轻松起来。喂猪是自动化的,猪舍清洗时的人工也很少。猪舍地面一半是干净的水泥地,一半是网状的漏粪板,冲洗时使用,通过气体将粪便、饲料残渣等废弃物冲至漏粪板,保持了猪舍的干燥卫生,也避免产生更多污水引起环境污染。
“为了减少人员与生猪的接触,降低养殖场疫病的发生率,管理人员无必要不去基地。通过监控,我们随时随地能够正常的看到所有的生产工作区域、猪舍情况。”安徽鸿远牧业负责人汤泊远和记者说,一名饲养员能管三四栋猪舍、1000多头猪,自动化、数字化设备将员工从繁重的猪场清粪、喂料等工作中解脱出来,集中精力放在猪的精细管理上,大幅度的提高了养殖水平及生产业绩。
在这个基地,待产母猪统统住进妊娠舍,视觉轨道机器人在420米轨道上循环观察检测妊娠母猪的健康程度。“可以检测母猪每天吃的饲料量、喝的水量是不是正常,如果突然少吃了或者多吃了,可能就会存在健康问题。”冯祖珍说。
据介绍,通过物联网数字化管理系统,能确保随时追溯过去6个月内,从配种到妊娠、分娩、保育、育肥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的影像,确保了生产数据的及时整理总结,极大地提高了效益。
“通过数字化系统,会了解每头猪的饮食情况,及时有效地发现病猪。假如发现猪精神不佳、食欲不好,会隔离出来特殊照顾,饮食中也会添加鸡蛋等营养物质。没有恢复健康的病猪,最后通过设备采取无害化处理,变成有机质用于施肥。”汤泊远介绍说,早在2013年,鸿远牧业便开始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投资建设,2022年又进行了数字农业工厂建设,新增了包括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管理系统、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、远程专家诊断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等内容。
基地内,一栋栋标准化猪舍错落有致,周围有苗木林、茶园、梨园等农作物,既为养殖基地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足够的消纳场地,更为养殖基地形成天然防疫屏障。
1.1万头存栏猪,每天产生的粪污超过15立方米。养殖过程中的粪污,通过自动粪污收集系统收集,可当天排输到粪污储存池,经过挤压式固液分离机脱干,产生污水和含水量40%以下的干粪。干粪通过翻堆自然高温发酵腐熟后装袋作为有机干粪肥,而脱干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原料,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。沼气大部分用于发电,可满足养殖场日常耗能。
汤泊远和记者说,沼液经过3个月以上充分腐熟作为有机液态肥,30%的清液经过过滤回收可作为自动粪污收集系统冲洗用水,70%的沼液通过管道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施用。发酵腐熟的干粪肥以及充分腐熟的液态肥可以为基地100多亩种植区及周边的茶园、果林提供有机肥料。
猪场降增温系统、雨污分流系统、粪污自动收集系统、沼液管道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、自动供料系统……鸿远牧业自主改创建了多个系统,用种养循环解决了养殖基地的环保问题。
“生猪主要销往江浙沪,去年开始投资建设加工厂。从养殖到屠宰加工,我们的第一家生鲜直营店本周将在宣城正式营业。”汤泊远说,下一步将从延长饲养期、改善品种、改进饲料等方法上,进一步提升猪肉的色、香、味等各方面品质,并同时开发猪肉系列新产品,加快直供市场的步伐。